2006年2月16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八版:案卷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庭审中,法官来回小跑着
本报记者 余春红 通讯员 周锋 申屠清儿

  她很不幸,人到中年身患残疾,在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丈夫弃她而去;她又很幸运,在一场司空见惯的离婚诉讼中,法院给予了她不可多得的温情。

  一次特殊的庭审
  740,这是2005年一年杭州余杭区法院审理的离婚案件的数量。在这么多离婚案庭审中,惟独那一次庭审让法官记忆犹新。
  2005年9月1日下午2点,余杭法院民一庭开庭审理一起离婚案。说是庭审,其实并不是在法庭里,而是在余杭东湖街道一户居民住宅里。原来,本案的原告陈叶女士是个高位截瘫的残疾人,长年卧床不起,根本无法到法庭参加诉讼。于是,法官将审判庭“搬”到了陈叶的家里:客厅里的一张书桌当审判席,一张小餐桌两边分别成了原告席、被告席,而“原告”的列席牌就放在了陈叶的床头;客厅里的沙发和几张凳子,就成了“旁听席”。
  这次庭审的特别不仅是因为庭审的现场特殊,而整个庭审过程也前所未有的独特。法庭调查时,为了查明案件的事实情况,需要由当事人本人回答审判人员的一系列提问,由于卧室和客厅有一段距离,陈叶虚弱的声音无法传到客厅,就只好让原告代理人到卧室将提问重复给陈叶,然后再由代理人将陈叶的回答反馈给客厅的庭审人员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入法庭调解阶段后,审判员来回穿梭于客厅和卧室,在床头询问陈叶对离婚的态度及要求。
  审判人员和诉讼代理人经过4个多小时的一路小跑,这次特殊的庭审终于有了最后的结果:双方达成了离婚调解协议。

  她残疾了丈夫出走了
  陈叶和何仁越是在1981年年底结的婚。婚后第3年,儿子健健出生。虽然这个三口之家并不富裕,但和所有的普通家庭一样,陈叶觉得很幸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2年5月6日,一场巨大的变故降临在陈叶家。这天陈叶在家休息,看到楼下过道里堆着一些垃圾,她便拿起扫帚忙开了,忙碌过程中,她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这一跤令陈叶的脊柱神经严重受伤,进而导致高位截瘫。
  1992年9月初的一天晚上,何仁越告诉陈叶,单位里公派他到深圳工作,他准备立即动身。看到丈夫去意已决,陈叶没有再挽留。但她怎么也没想到,丈夫这一走,竟然就是13年!

  13年苦等来的是决绝
  何仁越走后,陈叶就陷入无尽的等待中。等啊等,陈叶终于等来了丈夫的来信。但丈夫的来信,并没有让她开心,反而让她的心凉了一截,信中丈夫流露出了离婚的意思。此后的两年间,何仁越也回来过两三次,但谈话间也是离婚的意思。
  陈叶坚决不同意离婚,她想给当时年仅10岁的儿子“保留”一个完整的家。可是陈叶未能挽留住丈夫。1994年5月后,何仁越就再也没有回来过,除了偶尔给儿子寄来些学费,没有任何音讯。
  1996年的一天,陈叶的家门被敲开,进来的是法院执行局的工作人员。原来何仁越在离家后的第二年,因做生意欠下了一大笔债务,债权人通过诉讼要求何仁越偿还借款共计66000多元。这对陈叶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晴天霹雳:丈夫不但没有挑起这个家庭的重担,反而还给原本已经一贫如洗的家带来了这么多的债务!
  当陈叶把家庭情况讲述出来时,执行人员也被深深震撼了。他们把陈叶家庭的实际情况反馈给债权人后,债权人表示十分同情,并主动放弃了债权。

  社会的关爱铸成她的支柱
  陈叶的不幸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临平街上一个基层单位的几名干部,在了解到陈叶的不幸遭遇之后,从1997年开始,就与陈叶结成了帮扶对子。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陈叶住进了舒适的拆迁房,添置了必要的家具。这些年来,那个单位的人员调动好几任了,但他们对陈叶母子的爱心接力棒一直在传递……这些爱心就是支撑陈叶的最大支柱。陈叶说,这些年来,有数不清的她认识或不认识的好心人,让她和儿子感受了温暖。
  陈叶最终选择了离婚。2005年4月,何仁越回到了临平,一进家门,说的还是离婚的事。何仁越那一句“你不要再缠着我不放了”,像一把利刃刺进了陈叶的心。2个月后,陈叶起诉离婚。
  陈叶离婚了,但她反而觉得轻松了——她失去了一个人的爱,却得到了更多人的爱。 (文中人物系化名)